题名项
|
责任者项
|
出版项
|
载体 形态项
|
提 要 项
|
分类号
|
书号
|
曲阜轻工业志
|
曲阜轻工业志编写办公室 编
|
1978年印制
|
213页, 26cm
|
本书记载了曲阜手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阐述了曲阜自建国以来工业的发展历史、基本面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系内部资料。
|
F429.524
|
|
曲阜二轻工业志
|
曲阜二轻工业志编写办公室 编
|
1987年印制
|
214页, 26cm
|
本书记述了曲阜1850年到1985年与二轻工业有历史联系的手工业及建国以来二轻工业发展的史实。全书共分十一章。系内部资料。
|
F429.524
|
|
三孔奇闻
|
宋思刚 屈迎春 编著
|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 2000年版
|
189页,20cm
|
宋思刚、屈迎春,任教于山东省水利学校。本书共收集编著有关“三孔”的奇人奇事奇闻奇物计110篇。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史料性、纪实性、趣味性和学术性。
|
K295.2
|
国际书号962-450-20694122-7060
|
大成殿宝珠之谜
|
彭涛 孔建平 著
|
远方出版社2001年版
|
286页,20cm
|
本书故事发生在清朝中期,围绕孔庙大成殿宝珠的遗失,朝野武林风云际会,为寻找宝珠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正邪之争。
|
I247.4
|
7-80595-537-9
|
孔府美食
|
赵建民 编著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2年版
|
146页,18cm
|
本书从中国饮食文化的高度,具体介绍了流传2100年的孔府美食、孔府宴席的制作方法及其掌故传说、轶闻趣事。
|
TS972.1
|
7-5019-1281-5
|
孔子外传
|
耕鲁 王梅 樊兆阳 编著
|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
|
212页,20cm
|
本书是《齐鲁民间故事丛书》中的传奇故事专集,共收入近百篇故事。集圣地古今民间传说之大成,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
I277.3
|
7-5418-1011-8
|
孔子
|
姬仲鸣 周侃 主编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
904页,28cm
|
本书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学说、学说传续、文集及其学说影响和具体运用为一体,全面立体系统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图书。分为上下卷。
|
B222.2
|
7-81056-116-2
|
儒家经典·上
|
张岱年 主编 儒家经典编委会 编
|
团结出版社 1997年版
|
1101页, 26cm
|
本书收录了自先秦至近代的儒学经典,编列科学,特点突出,内容详尽。
|
B222.01
|
7-80130-132-3(精装)
|
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
|
褚斌杰等 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
465页, 20cm
|
本书是一部以新的观点评介儒家经典兼谈其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书。全书共分七章。本书系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丛书之一。
|
G122
|
7-5351-2300-7
|
先秦诸子思想概要
|
杜国庠 著
|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63年版
|
98页, 18cm
|
本书所说的诸子,包括自孔子到韩非子,即从春秋末到战国末,儒、墨、道、法、名几家的重要代表。作者将诸 子的思想做了简要概述。
|
2002.56
|
2.19
|
便桥集—哲学论文集
|
杜国庠 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
|
238页, 20cm
|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一部分有关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问题的论文,共分四部分:批判的文字,古代唯物思想的介绍,读书杞记和对于古代逻辑研究的意见。
|
B2
|
2111.23
|
中国智慧透析—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及未来展望
|
赵向东 编
|
华夏出版社 1995年版
|
495页, 20cm
|
本书为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论文集。主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及未来展望”。书中共收入论文51篇。
|
B2
|
7-5080-0759-X
|
孔子名言
|
骆承烈 郭良文 李天辰 张永泰 著
|
齐鲁书社1988年版
|
135页,20cm
|
本书选编了孔子名言一百八十八条,分类编排,并译成英语和现代汉语。
|
B222.2
|
7-5333-0075-0
|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
|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院 编
|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
315页, 20cm
|
本书是两次全国性孔子学术讨论会所收论文中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汇编。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
G40-092.25
|
7284.430
|
孔府内宅轶事
|
孔德懋 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
200页,20cm
|
孔德懋,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孔令贻之女,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之胞姐,山东曲阜人。本书记述了孔氏家族“衍圣公府”的秘闻轶事,记述了作者从童年一直到结婚离开曲阜定居北京以后的人事沧桑。
|
I252
|
7-201-00031-4
|